(被叶攻催更才登陆了一下博客,看到草稿箱里还躺着一堆草稿,随手写一点。)
德国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大型建筑工地。每座城市都在不停修路修建筑修一切。尤其是在年末,建筑工地就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出来。这个季节性波动的原因很简单:今年用不完财政预算,明年的财政预算就会减少。一个“理性”的政府会做什么呢?年末撒口袋里剩下的钱,既能促进经济,又能确保工人们有事可做,有香肠可吃、啤酒可喝,又能保证明年能拿到更多的钱,why not?
但工地长在什么地方,显然也是有选择性的。同事妹妹说她村里有所学校,里面没有一间厕所能用,所有学生都要憋一天的屎尿,全村都知道。然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据说是因为没有钱,然而没有钱这个理由并没有妨碍该村拨出了一百万欧元,用于修葺她们村的市政厅。
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心安理得地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这个想法要么愚蠢,要么冒犯。我仍然相信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顺便附上一篇讲公地悲剧迷思的文章:https://medium.com/@p.vonhellermann/the-tragedy-of-the-non-commons-4bfad884cdbe
我也很烦德国的规划部门,但在我自己的经验里,德国规划部门更大的问题不来自于公地还是不公地的问题,而来自于德国官僚机构的运作方式。比如那个不给学校修厕所而去翻新市政厅的村,虽然我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经常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村需要修缮的东西有一整个list,到年末管理这方面资金的人翻翻list,就把资金缺口最能填上的项目搞上去了。给一个学校修厕所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可以很复杂,根据学校现状建筑和位置的不一样,也可能涉及到市政管线铺设和维修的问题,包括多个部门合作报批报建的问题,万一太复杂或者太贵了,就容易被拖下来。不过也有可能是各种无厘头原因,总之官僚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个黑箱,而且每个部门互相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也很糟糕,甚至像在柏林这种比较大的城市,同一个部门在不同的城区之间也都各自为政。至于为什么财政预算用不完就会被扣也是一个被诟病很多年的问题了,感觉也是官僚机构的痼疾,但如果官僚机构本身运作方式不改变,不管扣还是不扣都是一个问题。但官僚机构吧…虽然很多聪明人也写了很多有关的批评文学,但我每次一看到身边几个人要搞个noneprofit的东西都能在几个月之后迅速乌烟瘴气,我就觉得很悲观。就像你的天问“大家为什么觉得另一个世界不可能呢”,我觉得答案就是因为很大一部分人都觉得另外一个世界不可能,而就是这些觉得另一个世界不可能的人组成了这个世界。当然如果大部分人都觉得另外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在现有世界的基础上她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是怎样的估计也是南辕北辙。
不过回到工地这件事上来,我觉得一直在修倒不是什么问题。比一直在修更可怕的是一直不修…
一直不修的原因估计就是做决定的人以及他们周围的人都不需要在这个学校上厕所……我觉得每一个拒绝为官僚机构添砖加瓦的决定都是在抗战,每一个选择更多自由的人都在为自由世界添砖加瓦!
我说的“一直不修”是针对你“德国是个大工地”的那个“一直在修”来说的。而厕所一直不修这件事情,从“拒绝为官僚机构添砖加瓦”这个角度来说解决起来再容易不过了,自己修一个呗,即使在德国也有很多这样的self initiative组织,在拒绝的态度不那么radical的情况下,她们甚至能和官僚机构有一定程度的合作,比如通过某种游说方式要到钱,然后自己去把事情做了。在比较radical的情况下就自己花钱做,更radical的情况下就不花钱自己做,甚至管道都可以不汇入市政管网,收集雨水用grauwasser冲厕所,自己堆肥还能种点菜,都有,都有。
救命啊要憋一天!不能想象,不能容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另一种可能,我为什么不能依据“自己”的需求生活?
我们应该努力依据自己的需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