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 yourself

厌倦

又陷入了久违但仍然非常熟悉的厌倦情绪。估计是备考害的,因为真的太无聊了,又毫无意义,在一些程度上比高考还糟糕。还好毕竟我的年纪在这里,又离家万里,可以免受备考高考时焦虑的折磨。 过去十年,我的精神状态总结起来就是在愤怒和厌倦之间横跳,接触无政府主义之后偶有乐观的时刻,但总是很快消逝,主要因为几乎每一个跟我谈到这个话题的人都会无语、震惊甚至生气,觉得我脑子肯定是有什么问题。对一个高敏感、高共情又能理解一切的人来说,活着,并且尽力不cynical ,本身就是困难模式。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Flunkyball

Flunkyball是我最难理解的一个德国灌酒游戏。它的规则大概是这样的:分成两队,每队排成横排,相隔数米相对站立,中间立个棍子,两队轮流用棍子或者球砸这根棍子,砸到的话,该队所有人就要开始迅速喝酒,直到另一队队员把棍子重新立起来,然后由这一队再来砸棍子。所有队员都喝完手中那瓶酒之后,该队获胜。 我只玩过一次Flunkyball,是参加奖学金基金会一个关于新能源的研讨会的时候。我很可能会另写一篇博文吐槽这个研讨会,所以研讨会细节先按下不表。总之研讨会在北威州最有钱的小村之一BH举行,BH离波恩很近,所以参加研讨会的奖学金生中,有几个人每晚都吵着要去波恩的酒吧喝酒,事实上他们也去了。我只觉得他们有病。结果研讨会最后一晚,大家集体决定去波恩大学附近的草地上开趴,我不得不去。 […]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过年

小时候是怎么过的年,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寥寥几次回湖南过年,倒记得很清楚,因为湖南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我读小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家冬天还是烧着炭盆,每晚大家穿着棉袄,披着棉被围坐一团看电视,烤橘子、糍粑吃。家里没有热水器,要洗澡的话就得先烧一桶热水,蹲在厕所的坑上洗。我爸受不了,后来就带我们去住酒店了。爷爷奶奶搬了新家之后也是如此。 其余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深圳过年。以前过年的时候,深圳总是空荡荡的,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是如此。我们家过年,无非是多几个菜,电视上放着春晚。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看,吃完饭就跑去开电脑打游戏。我是在广东、香港文化中长大的,而春晚完全是北方节目大杂烩,我外公外婆甚至根本看不懂。我的两个姑姑在深圳,小姑姑开了十来年的湘菜馆,年初一、初二的时候我们会去那里吃饭。厨子、食材都是湖南运来的,非常地道,所有人都记得我爱吃什么菜。可惜后来网上订餐平台火了起来,我小姑姑脑子特别清楚,立刻知道这一行是做不下去了,很快把店铺转手了。我记得很清楚她说,别看现在各个平台这么大方地给顾客补贴,等把顾客都吸引过去之后,这个成本最后肯定会全部转移给商家。果然现在人人都在抱怨预制菜,却仍然在网上抢券点餐。 […]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疼痛

我非常沉迷身体的疼痛,怀疑这是我热爱篮球的原因之一。受伤是常有的事,因为我常常在篮球场上拼命,小学的时候就磕碎了两颗门牙的下端,回家路上感觉到嘴里好像有沙子,咯吱咯吱响。我的门牙至今仍然坑坑洼洼。总之根据我的经验,篮球场上有两种让人直冒眼泪的常规疼痛,一种是飞来的篮球直直戳到手指的痛,另一种是在篮底奋力投篮,篮球撞在框上反弹回来砸到鼻子的痛。此刻我左手的无名指正因为前者肿成了1.5倍粗。 但有一种疼痛,是属于我个人的。大学一次篮球赛上,我磕到了大脚趾,趾甲盖里全是血,我只能不停摁趾甲盖,好把血水挤出来。几天之后,我在寒冷的北京冬天穿毛裤的时候勾到了这片趾甲,把它整个掀翻了。正当我以为自己将永远失去大脚趾趾甲的时候,它又开始重新冒头。过了没多久,我跑去别的学校偷偷帮球友的学院打球赛,又磕到了大脚趾……这次没掉干净,我只好去医院找护士帮我把它拔下来。护士姐姐给我打麻醉的时候,我只听到刺啦一声,不知道为什么注射管里的液体喷射在了我整个脚面上。护士姐姐胡乱擦了一把,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拔我的趾甲,在我“麻药还没起效啊啊啊”的嚎叫声中,我又失去了我的趾甲。当然它又再次长了出来。再后来磕掉趾甲就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仔细数来,至今我少说磕掉过这片趾甲6次。每次它都又重新长了出来。学德语之后读Herta […]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秋天

男朋友的生日愿望是去法兰克福吃万州烤鱼,所以我们就去了。 三年多前我们在法兰克福逛棕榈园,逛完之后在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吃饭,随手点了个烤鱼,惊为天人。大份烤鱼里有两条中等大小的海鲈鱼和一大堆配菜。海鲈鱼是用文火细细烤过的,每一寸都散发着焦香。三年前回国,我在深圳吃烤鱼,一上菜就知道鱼并不是烤过,而是炸过的,味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配菜里的有冻过的嫩豆腐,土豆预先炸过又炖过,入味,糯而不烂……这次吃到的烤鱼,和三年前一模一样,涨价之后盛惠30欧,加上饮料茶水、米饭一共38欧,拿着打包的一大盒没吃完的配菜,我们目瞪口呆。 […]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乡愁与润学

我是一个没什么乡愁的人。我一直在失去那些也许能够称为故乡的地方。我离开,那些城区不断变化,更新的餐馆代替了新的那一家,在最高的建筑之外又有更高的建筑立起来。我常常觉得不仅时间,空间也是流逝的。我漂浮着,是所有时空的过客。 18年的时候我爸来欧洲出差,顺便来看我。直到现在他仍然感到诧异:从来没有在外国生活过,来德国也才不到一年,为什么我看起来那么适应,那么自在。这句话的语气让我感到很熟悉。小时候我在老家读幼儿园,他有时候从深圳回去看我。我长大之后,他用同样的语气说:看到我,你好像挺高兴的,但我走的时候,你也不会不舍得。这大概是对我和故乡关系最好的概况。 […]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耳洞

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几年里,我不仅从来没有动过要打耳洞的念头,而且屡次在女朋友们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评论:我又不是一棵圣诞树,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上打个洞挂东西?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刻薄,来德国几年之后,才明白是因为自己以前为女性身份而感到非常焦虑。而我的女权主义同事V,就从来不曾为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焦虑。用她的话说,当女孩太好啦,男的都bekloppt(脑子不太正常)。她很喜欢美丽的东西,衣服、鞋子、首饰,她有两个耳洞。 […]

Read more
know yourself

生而为女性

我很晚才发现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我见到过,也经历过很多基于女性身份的困境,但我始终把它们放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中理解。我认为这是弱者的困境,是少数族裔的困境,却从来没有把它们理解为女性的困境。 仔细想来原因之一在于,自高中以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带入到男性的角色中,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个很优秀的男性,我并不会梦想成为他的妻子,而是梦想成为他的敌人。更诡异的是,我在男性视角中入戏过深,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把哪个女性视为任何方面的敌人,甚至和大多数无脑男一样,很容易对符合各种不同刻板审美的女性动心,至今如此。上一次是两周之前,一个金发女孩,下巴中间有道浅沟,瞳孔是双色的,一只天蓝,一只碧绿,她一对我笑,我就感觉有三百只猫在心上挠。我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蕾丝边,完全是因为我时刻反思自己对女性的爱,这些爱意里的牺牲欲、保护欲、物化女性的倾向让我感到魔幻。 […]

Read more